久而久之,充满 AI 感的文章就变成了众口相传的“AI 味”。它就像一杯兑了水的可乐,虽然看起来差不多,但一入口,味道就是不对。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种“ AI 味”到底是什么?它又是如何产生的?
到底什么是“AI 味”?
所谓“ AI 味”,其实是一种文本的"工业化痕迹"。就像流水线生产的商品总有某种标准化的特征一样,AI 生成的文字也带着明显的“批量生产”印记:措辞过于标准、情感过于克制、逻辑过于工整、内容过于全面。
具体有下面这几个特点:
1、过度标准或浮夸的语言风格
AI 生成的文本,常常会有一种“滴水不漏”的完美感。它用词规范、句式严谨,语法完美,甚至标点都一丝不苟。正是这种过度标准,让文字失去了人类写作中常见的灵活性和个性。
比如,AI 的行文充满了“此外”、“而且”、“值得注意的是”这类官样词汇,读起来仿佛是由“一群非常礼貌的机器人”拼装出的公文。同时,它还偏爱使用一些特定的大词和高级词汇,有研究发现,像“深刻的友谊(camaraderie)”、“锦绣(tapestry)”这类词在 AI 文本中的出现频率比人类高出数百倍。这种用词上的浮华与套路化,让文章显得既专业又空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