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自研“海卫”系统成功海试:突破水下光通信技术瓶颈
7月14日消息,据媒体报道,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装备——“海卫”系统近日顺利完成海试,其核心组件(高耐波无人船、自主遥控水下机器人ARV、光通信等)关键技术指标均达设计要求。这标志着我国在深水海洋油气装备智能化、无人化领域取得重大突破,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。极速飞艇pk10群
海底管道是海洋油气资源开发的关键基础设施,被称为“海上能源生命线”。目前,我国已建成近1万公里的海底油气管道网络。随着深海油气开发持续推进,管道铺设正向着更深的水域拓展。
在深海管道铺设过程中,管道与海床首次接触的着泥点位置至关重要。这个接触点的状态直接影响管道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。
传统上,当作业水深超过200米时,需要动用多功能支持船搭载水下遥控机器人(ROV)进行监测。这种方式不仅存在船舶交叉作业的安全隐患,而且成本较高。虽然国际上已有深水海管智能监测技术的应用先例,但我国在这一领域仍处于空白状态。
相较现有的“无人船+水下遥控机器人/自主水下航行器”模式,海油工程创新性地提出了“无人船+ARV”的解决方案。这种新模式融合了自主性、灵活性和智能化特点,具有部署高效、人力需求低、适应性强等优势,代表了未来深海作业的发展方向。
为此,海油工程专门组建了“深水海管铺设智能监测系统”科研项目组,联合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和企业,共同开展技术攻关工作,力求突破这一制约我国深海油气开发的关键技术瓶颈。
在辽阔的海面上,18米级的“守护者”无人船正劈波斩浪。作为国内首艘深水铺管监控无人船,它创新集成了USBL高精度定位系统、中继通信模块和定制化绞车系统,为水下作业提供稳定的能源和控制信号,成为整个监测系统的“水面中枢”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