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行星撞击地球,中国科学家如何应对这一终极挑战?
在浩瀚的宇宙中,地球并非孤立无援,却也时刻面临着来自太空的潜在威胁。科幻电影中的小行星撞击地球场景,虽充满想象,却也映射出人类对这一终极生存命题的深刻关注。近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接受采访时,分享了他对于这一话题的看法。赛车飞艇群
吴伟仁院士提及,尽管电影《流浪地球》中的情节多为艺术加工,但其中蕴含的科学依据不容忽视。他强调,科幻与现实之间的界限并非不可逾越,如今年初引发全球关注的小行星“2024 YR4”事件,虽最终虚惊一场,却再次敲响了近地小行星防御的警钟。
历史上,小行星撞击地球的事件并不罕见。从约65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巨大撞击,到1908年西伯利亚通古斯河上空的爆炸,再到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上空的惊险一幕,这些事件无不提醒我们,近地小行星撞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长期挑战。
据中国科学院院士、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王赤介绍,人类目前已发现3.7万余颗近地小行星,并对其中95%以上直径达1000米级的进行了编目。然而,仍有大量中小尺寸的近地小行星尚未被发现,它们一旦撞击地球,可能引发区域性灾难。因此,防患于未然,加强近地小行星防御显得尤为重要。
页:
[1]