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弟的滴滴 发表于 2025-4-3 10:26:43

新能源汽车碰撞起火,黄金逃生五分钟真的够用吗

近期,一起涉及小米SU7电动汽车在安徽池州G0321德上高速的碰撞起火事故,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上。事故导致三人不幸遇难,引发了关于电动汽车在极端碰撞场景下安全性能的广泛讨论。
赛车飞艇群
事故发生后,小米汽车迅速发表声明,指出车辆在事故发生时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,驾驶员在接管后进行了减速和转向操作,但随后发生了碰撞。晚间,小米汽车再次声明,事故中的起火并非自燃,而是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,整车系统严重受损所导致。尽管媒体报道了车辆起火的画面,但具体的起火原因尚待官方调查结论。

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关于电动汽车是否更容易起火的公众疑虑。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升,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,如何确保这些车辆在各种场景下的安全,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实际上,针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,相关部门已经在逐步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。2月28日,《纯电动汽车火灾缺陷分析方法》正式发布实施,旨在解决电动汽车火灾事故调查与缺陷分析的规范化问题。然而,现有的国标关于电池热失控的要求仍主要基于静态试验,未能全面覆盖高速碰撞等极端场景。

根据现行标准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(GB/T 31498-2021),电动汽车在碰撞后的30分钟内,动力电池包不应爆炸、起火,且不应有电解液溢出到乘员舱。同时,动力电池在出现热扩散导致乘员舱危险前的五分钟内,应发出报警信号。然而,这一标准在实验室条件下设定,面对真实世界的复杂情况,其适用性受到挑战。

一位消防安全专家指出,实验室中的五分钟标准并不能直接套用到实际事故中。在高速撞击等极端情况下,电池的热蔓延速度和程度往往与实验室测试大相径庭。因此,不能单纯依赖这一标准来判断逃生和救援的时间。

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,新一版的《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》正在制定中,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发布,并于2026年7月起实施。新版标准将强制要求动力电池在热扩散后不起火、不爆炸,为乘客和救援人员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新能源汽车碰撞起火,黄金逃生五分钟真的够用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