徒弟的滴滴 发表于 2025-2-10 13:56:44

“正月理发死舅舅”到底怎么来的:终于知道怎么回事了!

我国很多地方有“正月不剃头,剃头死舅舅”的传说。
赛车飞艇pk10群
从科学的角度讲,这当然是一种迷信——若真有这样一种谋杀舅舅的犯罪手法,警察同志也很容易锁定“犯罪嫌疑人”。

不过,某些“辟谣”的材料也没靠谱到哪里去。好多材料信誓旦旦地说:这句俗语传错了,它在清朝的原文本来不是“死舅”,而是“思旧”——“不剃头”是思念旧明,来自清朝百姓对剃发令的反抗。

这种说法,说的人很多,可证据其实只举出过一条,那就是民国二十四年(1935 年)修的《掖县志》。

“正月理发死舅舅”到底怎么来的:终于知道怎么回事了!
民国二十四年《四续掖县志》书影(右),见成文出版社《中国方志丛书·华北地区·第六十号》(左)

这种说法,虽然证据少,但是很能跑。不少媒体抄来抄去,几乎把它抄成了一个“国学小常识”。

可我们要是仔细推敲一下,又会觉得它非常奇怪——如果我们把“死舅”还原回“思旧”,这句话的“原始”版本就应该是“正月不剃头,剃头思旧旧”。

“思旧旧”这个说法,实在是有点过于“卖萌”了。

更重要的是,“思旧旧”把意思给弄反了!遵令剃头反而算“思旧旧”,结论却是不要剃头。编出这个说法来的人,是不是自己把自己也给绕晕了?

其实,晕的不是古人,而是人云亦云的人。

只要顺手查一下清朝的《掖县志》,我们就会看到,在清朝前、中期的山东掖县,这项的风俗似乎连影子都没有。

“正月理发死舅舅”到底怎么来的:终于知道怎么回事了!
清乾隆二十三年《掖县志》同一段落书影。见成文出版社《中国方志丛书·华北地区·第三七六号》

那是不是清朝人怕这条风俗暗示“反清复明”,有也不敢写呢?

才不是呢。其实,就在“文字狱”最盛的清中期,就存在着多条关于“剃头伤舅舅”的记载。只不过,“剃头伤舅舅”的时间不在正月,而在五月。

有个清朝康熙年间比较活跃的文学家叫孔尚任,他写过一本名剧叫《桃花扇》。

您可能听过有句话叫“眼看他起朱楼,眼看他宴宾客,眼看他楼塌了”,其实就来自《桃花扇》。

这位孔大文豪还写过一本专门讲解当时风俗的书,叫《节序同风录》。书里讲,五月五日端午节:“不剃头,恐妨舅。”

这里的“妨”,就是因触犯禁忌而伤害到什么人。

页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“正月理发死舅舅”到底怎么来的:终于知道怎么回事了!